Search

媽媽神奇小子

此片愛情線淡薄,僅一場運動場攤牌戲,又別具啟發性,因編導直面一個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媽媽神奇小子

此片愛情線淡薄,僅一場運動場攤牌戲,又別具啟發性,因編導直面一個迷思:傷殘青年與正常少女談戀愛,可能嗎?媽媽吳君如認為可以,殘廢者是當事人,則未必如此天真。

日劇《聖者行進》寫過類似處境(智障者與正常少女"戀愛"),此片挑戰觀眾亦在此,以為寫殘而不廢,人人平等,關懷大愛,無分彼此什麼的,事實真實世界運作,完全不是那回事。

君如想傷殘兒子跟正常人一樣,甚至跟超卓,然而兒子離開運動場後的親身遭遇,卻處處展示,現實殘酷,完全不似預期。君如罵兒子:「你有得做速遞係朋友關照,有得揀,佢只會請正常人(大意)」。

電影神奇在,前半傷殘少年春風得意,順風順水,後半橫逆襲來,少年離開體育界,走進正常職場返工,現實只令他頹然而倒,於是回到「運動場」,更像一個逃避現實(身體殘廢),實現超我的地方(比正常人更超越前進)。

N年前有西片children of a lesser god,《媽媽》片中人一樣,天生傷殘,而上天賜與無需解釋的神通。故回到片名關鍵在「神奇」二字,所有奇妙事情(平日步履蹣跚,場上神勇如狂),觀眾清醒,更有發夢的感覺,而夢醒時分,就是主角跑過終點那一刻。

片末教練張繼聰強逼少年重練基本功,少年斷然拒絕,「我一直向前衝就可以了(大意)」。電影以北京傷殘奥運2OO米賽結束,銀幕blackout,戲裡戲外的人,聖火已熄,想不清醒面對恐怖的現實,恐怕亦不可能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清醒﹐保持清醒。 I (should) know where I'm going.
自毀影評
View all posts